填坑还需挖坑人
Defend Ou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

· 人人日志存档

注:最初发布于2015年2月25日 人人网(http://blog.renren.com/blog/253142086/946068259)。2015年4月14日转至本站。

搞定了生物技术专利法的期末考。此课虽水,却是这学期五门课里最实用的一门。我个人认为这类课程应该列入博士的必修课。
有一些感慨:
我一直觉得造成目前生物科研界困境的一大原因在于靠天(经费)吃饭的模式。其背后,是因为砖工们的所创造的价值都化作了外部性,耗散为全人类共享的知识,没有构成一个对贡献者的直接反馈;而政府可以武断地决定回馈多少给知识的创造者们,于是自然而然对整个行业进行压榨,而这反过来造成人才流失和整个行业的低效。
要改善这种情况,一个可能的出路就是(在传统模式之外)建立由社会需求直接驱动的研究模式,而专利则是这其中完成知识商品化的必要一环。
然而,两方面的现状使得短期内这一转型不太可能实现。一方面,发表文章的压力以及专利意识的缺乏,使得科研者经常将具有一定直接价值的发明发现作为论文无偿发表,不仅放弃了自己从中得到回馈的正当权利、还阻碍后来者用这些知识进行受保护的商业运作,使得资本无法直接从社会回流到科研界构成良性循环。(这门课的老师,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,评价说“论文是专利最大的敌人”。) 另一方面,相关专利法律的制定者、解释者、裁定者中,缺乏生物界科研人士的代表,造成法律的不完善。从课上所读的各种案例看,有不少界定含糊和前后矛盾之处,产生执行困难。(听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是,2013年Myriad case裁定后,目前美国的生物科技相关专利被大面积以101条款否决,新专利批准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滞)。
说到底,填坑还需挖坑人。两个问题的解决,或许还要靠生物砖工们(及未来的工头们)自己的争取。
一些图样图森破的想法。望拍砖,望讨论。

 丁霄哲

2015年2月25日

于圣地亚哥

版权由作者所有,谢绝商业转载,其它转载请保留本日志链接并注明来源。